Evan の Logbook
✨ Updates
🎨 Style Guide
🧠 Creative Resources
🗒️ Mind Notes
🧭 Knowbase
📘 SOPs
🩺 Medical Research
🛠️ Tech Chronicles
💰 Fortune Blueprint
📈 R Visionary
📊 Statistics
🖼️ BioVis
🏢Cohort study VS Case-control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✍️ 引言
在医学研究中,观察性研究(Observational Studies) 是探索疾病病因、风险因素和干预效果的重要工具。与随机对照试验(RCT)相比,观察性研究更贴近真实临床环境,但设计选择对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巨大。其中,队列研究(Cohort Study) 和 病例对照研究(Case–Control Study) 是两种最常用的设计,却常常被混淆。
本文基于权威综述 (ref 1) 和 STROBE 指南,系统解读这两种研究方法,包括定义、设计、统计分析、优缺点和适用场景,并通过对比帮助你科学选择研究设计。
👀 观察性研究类型与时间逻辑
- Cohort Study(队列研究):分为前瞻性(从现在或暴露起点随访未来)和回顾性(利用既往资料,从过去的暴露追踪至现在结局)。
- Case-Control Study(病例对照研究):先选病例/对照,回顾暴露史。
- Case Series(病例系列):只描述一组病例,无对照组、不作比较,仅用于现象描述。
时间轴示意:
- Cross-sectional:横断面,一次性调查。
- Prospective Cohort:暴露起点→未来结局。
- Retrospective Cohort:历史暴露→追溯结局。
- Case-Control:结局起点→回顾暴露。
1️⃣ 队列研究(Cohort Study)
📖 定义
以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,从无病人群起点开始随访,比较暴露组与未暴露组的结局(发病率、死亡率等)。
🔑 特点
- 时间顺序:暴露 → 结果
- 可前瞻性或回顾性
- 常用指标:RR、RD、HR
- 数据:随访、登记、健康体检、病历系统等
✅ 优点
- 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风险差异
- 时间因果关系明确
- 可分析多个结局
- 对罕见暴露适用
⚠️ 缺点
- 成本高、周期长
- 难以研究罕见病
- 易受失访、混杂影响
1.1 前瞻性 vs. 回顾性队列
类型 | 起点 | 数据特点 | 常见局限 |
前瞻性队列 | 现在→未来 | 专门收集,数据完整 | 成本高、随访长、失访偏倚 |
回顾性队列 | 过去→现在 | 利用既往资料或病历 | 信息/回忆偏倚,变量有限 |
1.2 方法学要点
要点 | 说明 |
同源来源人群 | 两组(暴露/未暴露)必须来自同一来源人群,确保可比性 |
排除既往病例 | 入组前排除已患病或无风险者 |
样本策略 | 明确纳入/排除标准,社区/医院/登记库抽样 |
对照组 vs. 病例系列 | 若只有单组随访=病例系列;只有有对照(未暴露组)才算cohort |
1.3 偏倚与控制
偏倚类型 | 控制措施 |
失访偏倚(Attrition) | 设计时预估、加强随访、流失率≤20% |
信息偏倚 | 标准化收集,盲法结局判定 |
混杂偏倚 | 设计时匹配/限制,分析时多变量回归/倾向评分 |
1.4 何时选择队列研究?
- 研究罕见暴露
- 需直接测量发病率或推断因果
- 已有大规模随访数据
- 有足够资源长期跟踪
1.5 回顾性队列 vs. 病例系列(Case Series)
关键问题 | 回顾性 Cohort Study | Case Series |
研究对象分组 | 暴露组+未暴露组(有对照) | 仅病例(无对照) |
研究起点 | 先定义暴露,追踪结局 | 只描述已发生结局的病例 |
可计算指标 | 发病率、RR、RD、HR | 只能描述频数、比例 |
推断能力 | 可以推断暴露-结局关联 | 仅为描述性,不能推断 |
常见应用 | 药物流行病学、灾害健康影响、职业暴露 | 罕见疾病报告、创新疗法、疗效信号 |
关键判断:“先暴露后比较,才叫cohort;只病例无比较,就是case series。”
2️⃣ 病例对照研究(Case–Control Study)
📖 定义
以结局(有病/无病)分组,回顾暴露史,通过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比较,推断暴露与结局的关联。
🔑 特点
- 时间顺序:结果 → 暴露
- 只能计算比值比(OR)
- 适合问卷、病历、登记资料
✅ 优点
- 适合罕见病、长潜伏期
- 快速、低成本
- 样本量需求小
- 可研究多个暴露因素
⚠️ 缺点
- 回忆偏倚(Recall Bias):病例更易记住/夸大暴露
- 选择偏倚:对照组来源和可比性要求高
- 不能直接算发病率、RR
- 混杂控制有限、过度匹配风险
2.1 方法学关键点
步骤 | 风险 | 控制策略 |
病例选择 | 诊断异质 | 明确标准,统一病理或影像诊断 |
对照选择 | 选择偏倚 | 同来源人群、纳入标准一致 |
暴露评估 | 回忆/信息偏倚 | 结构化问卷、盲法访谈、优先客观记录 |
匹配 | 过度匹配 | 仅限主要混杂变量,分析用条件Logistic回归 |
Multiple Controls | 罕见结局样本不足 | 每病例配1-4对照提升功效,>4效益递减 |
混杂控制 | 多重暴露/混杂 | 多变量Logistic回归、倾向评分 |
2.2 优缺点一览
优势 | 缺点 |
🚀 罕见病/长潜伏期 | 🧠 回忆偏倚,病例更可能记住/夸大暴露 |
⏱️ 快速、低成本 | 📄 信息验证难、现有记录不完整 |
💰 样本量需求低,现有资料可用 | 🏷️ 选择合适对照组难,易生选择偏倚 |
🔍 可评估多个暴露因素 | ⚖️ 只能得OR,不能得发病率/RR |
➕ 多对照提升功效 | 🔄 混杂控制有限,过度匹配风险 |
特别提示
- 回忆偏倚:病例受疾病影响,回忆暴露更细致甚至夸大。缓解:用客观记录、对照相同方式、回忆窗口缩短。
- Multiple Controls:每病例配2–4名对照提升功效,>4效益有限。
3️⃣ 三者本质比较表(回顾性Cohort、Case-Control、Case Series)
核心特征 | 回顾性Cohort Study | Case-Control Study | Case Series |
分组起点 | 暴露 | 结局(病例/对照) | 单病例组 |
对照组 | 必须有(未暴露/对照) | 必须有(无病/对照) | 无 |
时间逻辑 | 先暴露→结局(回顾性追溯) | 先结局→回顾暴露 | 仅描述结局 |
可推断力 | 能推断暴露-结局关联 | 不能直接推断RR,仅能得OR | 仅描述性 |
统计分析 | 发生率、RR、RD、HR | OR,多变量Logistic回归 | 频数、比例 |
应用 | 药物、灾害、职业健康等 | 罕见病、初步关联分析 | 新疾病、创新疗效信号 |
常见误区 | 无对照组时≠cohort,仅为病例系列 | 对照组可比性差,暴露估计偏倚 | 错用为因果推断 |
4️⃣ 结论
- 队列研究(无论前瞻或回顾)必须有对照,才能做关联推断,否则仅为病例系列。
- 病例对照研究依靠病例/对照分组,适合罕见病但有回忆偏倚等问题。
- 病例系列仅用于现象描述、信号提示,不能做暴露与结局的比较推断。
- 选择哪种设计,需结合疾病特点、资料可得性、时间资源、推断目标等多因素权衡。
参考文献
- Song JW, Chung KC. Observational studies: cohort and case-control studies. Plast Reconstr Surg. 2010 Dec;126(6):2234-2242. PMC2998589
- STROBE Statement: www.strobe-statement.org
Prev
统计建模的三大学派:频率学派、贝叶斯学派与机器学
Next
gtsummary 回归模型
Loading...
YouTube 使用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