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van の Logbook
✨ Updates
🎨 Style Guide
🧠 Creative Resources
🗒️ Mind Notes
🧭 Knowbase
📘 SOPs
🩺 Medical Research
🛠️ Tech Chronicles
💰 Fortune Blueprint
📈 R Visionary
📊 Statistics
🖼️ BioVis
如何规范报告统计结果?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在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或论文时,如何科学、清晰地报告分析过程和结果,不仅体现了专业素养,也是保障研究透明度和可复现性的关键。以下为规范统计报告的结构与写作要点:
一、数据收集方式
在报告统计分析结果时,必须详尽说明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流程,确保研究的透明度与可复现性。这一部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:
- 数据来源与采集背景:明确数据是来源于公开数据库、医院病例、实验观测、问卷调查还是第三方平台。必要时说明数据的版权归属与获取授权。
- 收集时间与地点:具体到时间范围(如起止年月)及采集地点(如具体医院、实验室、地区、平台等)。
- 样本选择标准与纳排标准:说明受试者/样本的纳入和排除标准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疾病状态、基线特征等。若涉及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,应明确具体方法。
- 实验设计与采集流程:如为前瞻性/回顾性、随机对照/队列/横断面等设计,须标明。实验测量涉及仪器、试剂、平台型号和批次,也应详细列明。
- 数据录入与质控:介绍数据录入流程(人工/自动),数据质量控制措施(如双人录入、定期核查、数据一致性检查等)。
示例:
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,数据来源于2024年某市X医院电子健康记录系统。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入院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。纳入标准包括……,排除标准为……。所有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。临床信息由受过训练的专职数据管理员通过统一数据录入系统输入,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遵循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操作流程,所有关键变量均进行两人复核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二、数据清理与排除说明
在正式分析前,应全面、透明地报告数据预处理过程,特别是对样本的剔除标准与最终样本量的确定。建议包括以下要素:
- 数据排查流程:简述数据初步检查的步骤,如缺失值筛查、异常值检测、一致性核查等。
- 剔除标准:明确列出每一类剔除标准及其设定依据(如缺失比例、变量重要性、录入逻辑、极端值判别方法等)。
- 处理方法与理由:说明对于缺失、异常或错误数据的具体处理方法(如直接剔除、填补、人工复核),并阐明选择此方法的合理性。
- 统计描述与样本量报告:给出各步骤剔除的样本量与原因,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总数。
示例:
在数据预处理阶段,首先对全部观测样本进行完整性和一致性检查。共剔除了以下样本:
- 关键变量(如主要暴露因素或结局指标)缺失的个案(n=5),因无法满足分析所需信息;
- 检测到录入逻辑错误或数值超出生理范围的样本(n=2),经人工核查无法修正后予以剔除;
- 其余非关键性变量的缺失数据采用多重插补(multiple imputation)方式处理,以减少信息损失。
经上述处理,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193例,剔除与保留样本在主要基线特征上无显著差异(补充材料表S1)。
三、分析方法与参考文献
科学报告中,分析方法的详细说明至关重要。应包含以下要素:
- 方法名称与适用性:明确所用统计方法的全称及适用场景(如数据类型、分布要求等),简要说明选择依据。
- 假设与参数设定:交代主要假设条件(如正态性、方差齐性)、显著性水平(如α=0.05)、参数或模型设定方式。
- 软件与包版本:详细列出分析所用软件(如R、Python、SPSS等)、关键包及其具体版本号,确保结果可复现。
- 方法学参考文献:对非常规、复杂或自定义方法,需引用经典文献或官方手册;软件包也应在文末文献列表中标准引用。
示例:
本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在R语言(版本4.2.0,R Core Team, 2024)环境下完成。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,采用Shapiro-Wilk检验评估分布特征,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;对非正态分布数据,采用Mann-Whitney U检验。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。回归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或Logistic回归,根据实际变量类型调整模型设定。所有关键分析依赖R包stats(v4.2.0)、ggplot2(v3.4.2)及tableone(v0.13.2)等,详细参数设置与代码见补充材料。对于特殊分析方法(如LASSO回归),具体实现与原理参考Tibshirani (1996)原始文献及glmnet包说明文档。
四、其他分析与结果披露
在正式报告主要分析结果的同时,应如实说明所有对数据进行过的其他分析,包括但不限于:
- 敏感性分析:验证主要结论对分析方法、纳入标准、变量选取等变动的稳健性。
- 亚组分析:在特定人群或变量分层下的结果(如性别、年龄、疾病分型等)。
- 替代或补充分析方法:尝试不同统计方法或参数设定(如用非参数方法、贝叶斯分析等)。
- 探索性分析:针对数据中的新发现或假设外的现象进行的额外分析。
对于未在正文呈现的分析结果,应明确说明未报告的原因,例如:
- 与主分析结果一致、无统计学意义、数据不足、与研究目的无关、或为补充性探索。
示例:
除主分析外,本研究还进行了多项敏感性及亚组分析。
- 针对女性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分析一致,相关数据详见补充材料表S2。
- 为检验模型稳健性,还采用了非参数检验与贝叶斯方法进行对照,结论未见实质性差异,详见补充材料表S3。
- 对于部分变量进行了探索性分析,但因相关结果与本研究主旨关联性不足,未在正文展开讨论,具体见补充材料表S4。
五、结果数值的规范表达
在科学统计报告中,数值呈现应简洁、准确、易于理解。建议遵循以下规范,并参考下列新示例:
- 小数位数与数据测量精度一致,避免虚假精度
- 错误示例:本队列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8.2357 kg
- 推荐写法:本队列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8.2 kg
- 优先报告置信区间,避免只报告标准误或标准差
- 错误示例:血清胆固醇平均值为5.6 mmol/L (SD=1.7)
- 推荐写法:血清胆固醇平均值为5.6 mmol/L(95%置信区间:5.2–6.0)
- 图表中的误差线优先表示置信区间,并在图例中明确标注
- 推荐写法:下图柱状图误差线均表示95%置信区间。如用标准误或标准差,应在图注中说明:
“误差线代表标准误(Standard Error)。”
- 组间比较直接报告“差异的置信区间”
- 错误示例:男性组(均值140 mmHg,95% CI: 134–146),女性组(均值137 mmHg,95% CI: 132–143),两组无显著差异
- 推荐写法:男性组(均值140 mmHg)与女性组(均值137 mmHg)间收缩压差异的95%置信区间为(–4, 10)mmHg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=0.34)
六、统计软件和包的引用规范
在科研论文、技术报告和项目文档中,准确标注所用统计软件及关键分析包的名称与版本号,对于保证结果的可复现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。建议包含如下要点:
- 软件与环境:明确主分析软件(如R、Python、SAS、SPSS等)的名称及完整版本号。
- 关键包与引用:列出所有对分析结果有关键影响的软件包名称、版本号及其标准引用方式。对于R,推荐使用
citation("包名")自动生成引用格式。
- 写作建议:建议在“方法”章节或专门的“软件工具”部分列出软件及包信息,并在文末参考文献完整给出引用条目。
R 获取引用信息示例:
- R自身引用信息:
- R版本号:
- R包标准引用:
规范写作范例:
所有统计分析均在R语言(版本4.3.1,R Core Team, 2023)环境下进行。主要使用的R包包括tidyverse(v2.0.0)、survival(v3.5-7)、ggplot2(v3.4.4)等,具体引用信息见文末参考文献。所有分析代码已于补充材料公开。
补充说明:
- 对于分析有实质性影响的全部包均应标注版本号与引用。
- 如有需要,也应说明特定函数/参数设置、操作系统环境(如Windows/Linux/MacOS及其版本)等。
七、中文报告模板示例
数据收集方式:本研究数据来源于……,收集时间为……,收集流程及样本纳入标准为……数据清理与排除:分析前剔除了……(具体标准),最终纳入n=xxx例。分析方法:所有统计分析采用R(版本号)及相关R包(包名与版本号)完成,主要采用……(方法名),参数设定……结果报告:XX组均值为10.4(95%置信区间:9.5–11.4),两组间差异的95%置信区间为(–1.8, 3.5)。
八、总结
科学规范地报告统计分析过程与结果,是高质量科研与数据科学实践的重要基石。完整透明地描述数据收集、清理、分析方法、软件工具和结果表达,不仅体现研究的严谨性和可复现性,也为同行评审、后续研究和学术积累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在实际写作中,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:
- 信息透明:详实记录每一步骤,尤其是数据处理与方法选择过程;
- 表达规范:采用统一的数值和图表呈现方式,优先报告置信区间,避免误导;
- 引用准确:标注所有关键软件及包的版本和引用信息,确保研究可追溯;
- 实事求是:如实披露所有分析,避免“选择性报告”或结果美化。
通过遵循上述规范与建议,每一份统计报告都能做到条理清晰、内容可靠、易于理解和复现,为推动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Prev
p值操纵与文件抽屉
Next
相关性检验
Loading...
YouTube 使用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