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van の Logbook
✨ Updates
🎨 Style Guide
🧠 Creative Resources
🗒️ Mind Notes
🧭 Knowbase
📘 SOPs
🩺 Medical Research
🛠️ Tech Chronicles
💰 Fortune Blueprint
📈 R Visionary
📊 Statistics
🖼️ BioVis
Vibe Coding:一种新的编程氛围?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最近在不同的平台上都接触到 Vibe Coding 这个词,不少关注的博主都推崇备至,认为它可能会改变未来。出于好奇,我进一步了解了一下,决定写一篇笔记来讨论这个时兴的概念。
初次听说时我很疑惑:这是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吗?还是某个 IDE 的新功能?结果查阅资料后才发现,它更像是一种“编程方式”。这个概念是在今年年初由 Karpathy 提出的,大意就是:通过自然语言和 AI 对话,把代码的细节交给 AI,开发者只需要关注需求和感觉。
初学者的共鸣
说实话,我看到这个定义时就忍不住笑了——这不正是我现在的编程方式嘛?作为一个初学者,我并不具备完整的语法体系,也不可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所有函数和库。更多的时候,我是带着问题去“对话”:
- 我想画一个图表,
- 我想处理一组数据,
- 或者我想生成一份结果。
然后我把这些想法告诉 AI,它就会给我一段代码。我的角色,更像是审稿人或者导演,而不是亲手一行一行去敲代码的工人。
这种体验其实挺神奇。一方面它让我感觉“自己在写代码”,因为最后产物确实是一段能运行的 R 脚本或 Python 程序;另一方面又很清楚,这些代码并不是我打下来的,而是我和 AI 一来一回“谈出来”的。换句话说,代码更像是对话的副产品。
学习方式的转变
当我意识到这就是 Vibe Coding 时,心里多少有点共鸣。它把我原本“偷懒式学习”的体验,正儿八经地包装成了一种理念:不是埋头在语法细节里挣扎,而是顺着感觉走,去描述你真正想要实现的东西。
当然,我也曾顾虑过:会不会因为依赖 AI 而导致基础薄弱,只是“照单全收”,没有真正理解底层逻辑。比如,代码能跑,但某些参数、函数怎么来的,我并没有完全掌握。
但转念一想,传统学习方式也未必能保证“理解透彻”。很多人花了很久啃语法书、做练习题,依然在实际写程序时卡壳。相比之下,Vibe Coding 至少让我在真实场景中动手:遇到问题,先用 AI 给我一个能跑的方案,再去琢磨细节。学习的路径不同,但动力和效率却可能更强。
这让我联想到学外语。过去是“先学语法 → 再开口说”,现在更像是“先说起来 → 在对话中纠正”。Vibe Coding 就是这种“先做再学”的编程方式。
风险与挑战
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风险:
- 依赖性:AI 不在时容易寸步难行;
- 浮于表面:学会了“用法”,却没理解“原理”;
- 缺少磨炼:失去了独立 debug 的机会。
不过对我来说,它带来的收获更大。LLM 更像是一个耐心的 master,宽容地回答我各种初级问题,还能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,让我打开眼界。以前我经常卡在 Stack Overflow 或文档里,现在只需一句话就能得到即时反馈。
最重要的是,我逐渐意识到:编程的学习可以是“协作式”的。不是我一个人苦熬,而是和 AI 一起探索。写代码不再只是目的,而是一种表达方式。
实践中的体会
在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 准确表达需求 是一个关键挑战。需求模糊时,AI 往往会“跑偏”;需求过于复杂时,模型也难以一步到位。于是问题就变成了:如何把需求拆解成更小的步骤,让 AI 一次次逼近目标。
另一个挑战是 bug 的处理。现在的 LLM 代码很少能一次就完美执行,往往需要不断试错:跑一段代码 → 出错 → 反馈给 AI → 修改 → 再跑。这其实和人类 debug 类似,但因为 AI 可以同时提供不同的思路,过程更像是“多线程尝试”。
我自己的一个小窍门是 跨模型协作。比如用 ChatGPT 生成代码,让 Gemini 来解读逻辑,再请 Grok 提出新的思路。不同模型的回答风格各异,但正因如此,常常能在碰撞中得到意外的收获。这种体验很像是一场“AI 团队头脑风暴”,而我自己则是那个做判断和取舍的导演。
我的理解
实践下来,我越来越觉得:Vibe Coding 的核心不在于“写出完美代码”,而在于“快速试错 + 持续优化”。
就像音乐里的即兴演奏,先把旋律弹出来,再慢慢调整节奏和音色,最终才会形成完整的作品。
对我而言,Vibe Coding 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编程方式,更像是一种鼓励:
- 先跑起来,不要被卡在门口;
- 保持兴趣,把问题当成探索;
- 把编程当作沟通,而不是负担。
这或许正是 Vibe Coding 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结语
Vibe Coding 也许还只是一个新兴的概念,但它揭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:编程正在从“写代码”走向“写意图”。
对初学者来说,它降低了门槛,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创造中;对有经验的开发者而言,它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协作方式,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更高层次的设计和判断上。
未来,编程可能不再是一门“谁会语法、谁就有优势”的技能,而是一门如何表达、如何沟通的艺术。至于我们会不会完全转向这种方式,还需要时间去验证。但至少此刻,我已经在享受这股新的“vibe”。
Prev
R 中的数据类型完整指南
Next
R 与 RStudio 安装笔记
Loading...
YouTube 使用笔记